解放军实战能力引热议:美前驻华大使给出权威解读
关于中国军队40多年未经历实战是否影响战斗力的问题,国际社会一直争论不休。有趣的是,美国前驻华大使尼古拉斯·伯恩斯近期在公开演讲中,为解放军实力站台,他的观点或许能为这场持续已久的争论画上句号。
伯恩斯以亲历者身份驳斥了解放军不堪一击的论调。这位曾近距离观察中国军队的美国外交官强调:任何没有实地考察就妄下论断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。他特别指出,美国长期低估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。
针对中国发展已达顶峰的片面观点,伯恩斯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有力反驳:
展开剩余67%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中美差距显著。他举例说:从北京到上海这段1200公里的旅程,中国高铁仅需4小时18分钟即可抵达,而美国铁路系统至今无法实现这样的运营效率。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中国在基建领域的领先优势。
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,伯恩斯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:中国有34%的大学生主修STEM专业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,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5.6%。他担忧地表示,这种人才储备差距将在未来几十年的科技竞争中产生深远影响。
最后在战略规划方面,伯恩斯赞叹中国领导层的远见卓识:中国能够坚持35年将非洲作为外长年度首访地,这种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令人印象深刻。相比之下,美国政策往往受选举周期影响,缺乏长期连贯性。
伯恩斯的分析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:中国的综合国力被严重低估。这种认知偏差实际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集体焦虑。特别是在2019年国庆阅兵后,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:有媒体声称参阅装备是电脑特效,路透社甚至质疑新型武器未经实战检验。这些论调恰恰暴露出传统强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心理失衡——通过贬低中国军力来维持心理优越感。
回望历史,解放军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就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传奇。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,这支军队用铁血战绩证明了其非凡战斗力。如今,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,解放军更完成了现代化转型,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三位一体战略打击体系。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,赋予了解放军更强大的威慑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政界已意识到中美军力差距正在缩小。虽然特朗普未直接评论解放军战斗力,但他派特使向中国防长董军传递了重要信息。近期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时,代表团团长史密斯的三点表态颇具深意:强调加强军事对话的必要性、呼吁增进核领域互信、提议建立危机管控机制。这些表态被解读为美方发出的避战信号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是美国会代表团六年来首次访华,而中美防长视频会晤也是时隔多年才得以实现。当前,两军急需重建沟通渠道。令人欣慰的是,双方都展现出改善关系的意愿。在这个特殊时刻,解放军的实力或许已不需要通过实战来证明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